查看原文
其他

重点推介丨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逻辑、框架与进路

本文引用格式

王祥全, 周建.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逻辑、框架与进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3):5-12.

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逻辑、框架与进路

(王祥全)

作者

王祥全1, 周建2

  1. 吉林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 青岛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公共体育服务是推进“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基础,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是决定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随着多元供给模式的构建,我国人均享有的体育资源不断丰富,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1]。但同时由于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未完全得到解决,多元主体不协同、需求不明确、服务管理碎片化、监管不规范还十分严重,公共体育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供给不均、不畅、不充分等问题还一直存在[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公共服务治理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议题。

“精准”源于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精细化管理”[3],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深化改革、经济建设、公共治理、生态保护、风险防控,以及从严治党等多个领域工作部署中,都强调形成“精准思维”,“精准”成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思想方法[4]。对于公共体育服务而言,精准供给是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向更广空间和更深层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向。

“数”与“智”是“智慧社会”治理最重要的两个元素[5]。“数”是数字化,通过数据实时采集,机器分析,实现物理世界的在线化。“智”是智能化,是系统的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能力。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应用,已经从单一的金融服务行业,延伸到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促进生产方式变革,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社会治理的其他领域相比,“数”“智”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应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体育设施转型升级与高效利用,推动开展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和赛事活动,鼓励研发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数字化运动项目,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6]可以说,转变过去过分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方式,发挥“数”“智”驱动作用,打通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痛点、堵点、盲点,构建更高水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往对此问题研究大多是针对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研判及嵌入机制分析,缺少应用场景的本质性解释。本研究在理论借鉴和实践调研基础上,立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问题,深入剖析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方式,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内在逻辑

1.1精准供给的科学内涵

随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对提升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7]。”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目标从“十三五”时期“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向“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转变。在城乡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制度优势显著、体育资源丰富的大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不再是“有没有”“有多少”的问题,而是要体现“好不好”和“精不精”,不是追求“铺摊子”“上规模”,而是强调“高质量”“高效率”。也就是说,服务供给从“粗放”向“集约”、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模式转变[8]

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准确掌握需求变化和特征基础上,不断改进供给方式和内容,从而提供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方现实需求和根本利益[9]。其本质是兼顾不同特征群体需求,合理优化和配置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消除公共服务供给过度和不足并行的问题,实现供给和需求高效对接。

供需匹配是精准供给的关键环节。在需求端,一直以来经常是政府供给什么,公民使用什么,供给主体常常忽略公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不明确公民需求的情况下提供体育服务[2]。这也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供给过剩、供需错配等问题出现。精准供给强调以“人民需求”为“标靶”,既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尊重人的差异性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民众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10]。明确需求相当于“把准脉”,精准识别需求的内容、趋势和特征,才能在服务配送中“对症下药”。对于供给而言,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矛盾,供给的关键在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精准供给不是减少供给、压缩供给,而是针对细化的需求,优化供给,提高供给能力。既要改善供给内容,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相匹配的体育服务产品,又要提高供给主体协同和资源配置效率,全过程高效运转。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科学、循数、有效供给,彻底解决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1.2数智技术应用及其主要功能特征

数字化是人们利用还原为数字的信息实现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 的认识、利用和控制的实践活动[11]。智能化是利用大数据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将复杂的社会运行体系映射在多维、动态的数据体系之中,实现对社会运行规律、社会偏好(诉求)变化趋势、回应机制及效果差异等实时、数量化、可视化的观测,积累社会运行的数据特征,进行智能治理的过程[12]。数智技术应用是在劳动、资本等要素为驱动力的传统增长模式基础上,通过引入数字、智能技术,对全产业链生产要素升级改造,实现要素价值的放大、叠加,在管理决策和组织实施过程不再依赖于直觉或经验,而是依靠数智技术或数智分析结果而展开。

数智技术应用的本质是智联万物,应用过程分为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三个层次[13]。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在线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解决复杂不确定性问题。随着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新一代数智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管理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不断催生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

面对不同业态场景,“数”与“智”的核心支撑技术相互融合渗透,形成“基础设施云化”“触点数字化”“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和“决策智能化”等功能特征[14]。基础设施云化是系统应用的基础支撑,意味着能够在数据的集成与存储、网络与计算、共享与协同、业务连续性等方面满足所有要求,可以快速、准确调动线上资源与线下实体进行配置与整合。触点数字化是大量触点连接,保持全链路在线和连通,保证数据的可追溯和实时获取。触点可以采集到海量的、异构的、完整的高价值数据,包括行为感知、组织感知和产品感知等。凭借信息汲取强化海量数据搜集与分析。业务在线化是所有业务都能够跨时空跨地域、通过全链布局的闭环系统、以高度可读性的在线方式操作完成。可以随时对业务流程进行重塑和优化,实现服务共享与创新。运营数据化是通过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对开放式和公众化的数据进行持续性建构,通过数据体系赋能全价值链,提高协同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决策智能化是实现全链路高效决策,并指导运营采取智能化的行动。

1.3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作用机理

公共服务供给是公共服务主体输入资源将其转化为具体公共服务绩效的过程[15]。一方面,服务供给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内部结构预设了行动目标和行动边界,决定其在供需交互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特征。供给的效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子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主体输入资源转化为服务绩效的过程是动态的,不同行动主体,围绕价值取向、资源配置、权力行使等要素的行为交互,构成服务供给的运行过程。运行过程是内部结构关系的功能化,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介[16]。内部结构和运行过程两个方面互赖互构。结构是治理框架,过程是治理流程[17]。“结构-过程”架构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对服务供给进行全景解释。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以数智的系统理念和技术应用为手段,全面嵌入公共体育服务各系统,赋能服务供给的“结构”和“过程”,推动其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的根本性变化。

1.3.1结构整合

基于公共体育服务所涉及的相关主体和要素,供给结构包括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评估和供给对象(需求主体)等多个方面[18]。引入数字治理工具,在新的价值创造和获取方式下,重塑服务供给结构及其分工与协作关系,甚至改变公共服务的底层逻辑,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19]。数智技术“智联万物”功能为服务供给结构整合提供了充分条件。作为生产要素,数智嵌入到多源异构的运维管理系统,将无秩序、联系不密切的主客体整合在统一目标、有效运转和相对规范的结构框架中,为结构要素提供新的组合规制和功能效用,形成有序套嵌关系,促进资源共享、系统协同和业务合作。

基于分工与协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各个系统所有环节借助数智技术汇聚在价值共创的“一张网”中,系统之间及其内部结构关系主动或被动的重新定位。一是互联。数智化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等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形成智能网络,促进人与人、人与体育产品、体育产品与体育产品之间形成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连接,保证信息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互联互通。二是集成。随着数据化、云化、在线化的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不断打通线上与线下、内部与外部、需求与供给的联系,突破时空壁垒,集聚和匹配分散的资源。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信息感知、分析、决策同步,资源的调配、生产、使用全域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人、信息、资源“孤立”或“割裂”状态。三是智能。从需求识别到满足需求的各个阶段,全链路分布式结构,所有信息经过加密算法串联起来,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替代传统科层制指派机制和直观经验。数智驱动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关系整合,突显系统要素的交互关联和智能协同,服务供给由线性单向循环转变为全域一体化联动。

1.3.2过程优化

数智化强调通过信息、计算、通信和连接性技术的结合,触发实体属性的重大变化,从而改进实体运行过程[20]。数智技术“基础设施云化”“触点数字化”“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和“决策智能化”等核心能力,赋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促进运行过程中各子系统要素的集成、同步、互联、共享、智能,推动服务供给过程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行动、从经验主导向数据推断转变,从而实现精确识别、精密组织、精准供给的目标(见图1)。

在应对环境变化和供需不确定性方面,大规模实时数据的运算能力,能够同步快速感知、智能决策,准确调动线上资源与线下实体进行配置与整合,形成生产、调配、供应自适应网络,从而优化运行过程。在需求端,利用海量反应个体服务需求的“微”数据汇集成的“大”数据,可以准确分析体育需求及其不同时空节点的动态变化。根据需求对象的人群地域分布,统筹供求关系及资源分配。需求管理由传统依赖于主观经验变为依靠数据科学分析。在供给端,传统供给方式,政府、社会、市场间基于各自的职权分工和科层运作逻辑,在协调整合方面存在机制性障碍。借助数智技术云端分布、联机处理、可视呈现等功能,各部门打破服务主体自成体系的孤岛局面,形成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网络。同时,服务产品在形态、特性、功能、逻辑等方面被赋予不断进化的自生长性,具备监测、控制、优化和自动化等功能[21]。也就是说,数智赋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等方面,发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作用,提高了多元主体协作、资源合理配置、产品持续创新等服务供给能力。

2

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运行框架

2.1技术要件

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在公共行政范畴内依标准形成的应用体系。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实现总体目标。二者交互作用的过程,既要体现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价值,也要满足公共服务数智化发展的技术条件。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从“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化,数智技术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第一,公共体育服务系统要素数字化。数字赋能价值创造,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需要形成“任意对象和信息的数字化”“任意信息的普遍连接”“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等技术条件[22]。公共体育服务包涵多个系统、多种要素,任意对象和信息的数字化,是推动服务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组织的前提,是引导产品设计、生产及应用的保障。例如:在体育活动组织方面,通过图像识别、健康数据全程跟踪、紧急救护报警数据和 GIS 卫星定位,保障体育活动的秩序和安全;在场地管理方面,通过智慧场馆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场地预定、赛事直播、咨询指导、数字监理和资源共享等一站式服务;在产品设备方面,通过感应芯片获取锻炼时间强度、心肺功能变化、肌肉疲劳程度等数据信息,为运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要素数字化在全面感知、泛在互联、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公共体育服务智能化供给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体育数字服务平台的开发应用。平台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结构基础,以资本、信息、数字、流量为核心要素,以运用数字与技术实现价值增长和功能优化为动力,通过吸附大量行为主体交互作用,为各类主体提供差异性商品或服务,实现资源、信息及价值共享,获得期望效用的网络化空间[23]。平台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过程中起的是“中间人”“中介”或者“经纪人”的角色[24]。平台能够达成“任意信息的普遍连接”,能够串联不同类别的行为主体。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平台从商品市场、产业组织、政务系统应用向更多领域扩展,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2应用框架

随着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数智技术作为公共服务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支点,不断嵌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部系统,通过特定机制构建组织框架,规范组织内部关系,实现组织高效运行。一方面,作为结构要素,在组织交互过程中发挥具体作用,改变传统的结构框架和运行方式;另一方面,以系统理念和应用手段赋能服务过程,通过调解体系内部要素及成员之间的多边关系,对服务运行过程技术赋能,盘活体育资源,优化整体流程。数智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结构(见图2),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实体+虚拟”“线上+线下”的联接互动,促进各主体跨界融合、集体行动、价值共创。

数智技术驱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是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数字、平台等基本技术要件支撑下,实现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评估、供给对象(需求主体)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催生新模式、新产品和新业态。第一,需求识别精细化。为实现精准供给目标,要对人民美好生活多样化、个性化、多变化体育需求有全面和深入的掌握。改变传统的经验判断和简单推理方式,依托用户画像、分布式处理、智能分析等技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身体状态、不同消费水平、不同体育兴趣等组织和人群的差异,细化需求,精确测算需求的时间、地点和数量分布,以便实施“量体裁衣式”供给。第二,主体协同智能化。传统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等主体的多元协同,是建立在公共价值、契约保障、资源依赖等要素基础上,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资源分散等问题,导致供给主体间合作受限、方式单一,效率低、成本高[25]。打破组织边界、实现部门协同是数字化转型在组织层面的必然结果[26]。借助相关政策、管理、人口、资源等数据,多元主体通过网络协议、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信息互动。多个行业、多个层级和多个部门置于服务平台的同一界面,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了主体协同及其智能决策水平。第三,内容方式多元化。数字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单位”“社区”“俱乐部”等实体机构为枢纽的服务供给方式,组织形式更多元化。通过智能设备和算法应用,人们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灵活地选择时间和地点参与智能健身、虚拟运动、云赛事、云培训等活动。在内容范畴上,依托“云—网—端”网络环境,整合体育场地场馆、体育竞赛、体质监测、技战术训练等数据库,通过海量信息的存储、计算和共享,形成多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产品。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服务产品从“有限”到“广泛”。第四,评估反馈具体化。评估与反馈是将人们需求、偏好和期望转变为质量特性的重要环节,是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服务产品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借助数智技术的算法设置和智能决策应用,可以从更宽领域、更长时段、更精细度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绩效和需求满足程度进行溯源分析,更深入、更准确、更具体地把握供需关系,并及时发现过程管理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将需求转换为供给侧可追溯、可设计、可统筹的生产元素,实现供需无缝衔接。

2.3运行流程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是多方协作,统筹各种信息和资源,输出服务成果的动态过程,是围绕“产—供—需”形成的不断循环往复的闭环体系。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由于受经验导向、职能约束、粗放供应等管理模式影响,各环节信息沟通不畅、服务流程冗余繁杂、资源整合无序低效[27]。数智赋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发挥识别筛选、计算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等功能,在依次进行的需求识别、供给决策、组织实施、评价反馈过程中,不断完善组织结构,整合要素关系,促进各环节有机衔接,提高运行效率(见图3)。

需求是体系运行的逻辑起点,对供给主体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产生直接影响。需求感知理论认为,需求的发掘是困难的,许多需求是内隐式的,难以被直接观察[28]。在“一切皆可量化”的数字化浪潮中,大数据技术在感知人们复杂多样的公共服务需求方面具有传统需求感知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破解服务需求管理在需求获取、分类、统计、满足和反馈中所面临的瓶颈[29]。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识别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首先,利用多源数据抓取,收集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获取需求信息。尤其是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形成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数据库。其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剖析需求数据,精准识别需求的类型与特征,明确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固定需求与动态需求关系,从不同需求主体的视角,进行集成、融合以及分析建模。最后,将细化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数智驱动的服务需求管理,打破了需求获取、统计、反馈等环节之间的“孤立”和“割裂”状态,保障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精准测量、精准聚类、精准划分。

组织实施过程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核心,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和多个部门。第一,多元主体协作关系再构。“任意对象和信息的数字化”“任意信息的普遍连接”“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等技术条件,为构建多元主体新型协同关系奠定了基础。政府内部主体与政府外部主体在预设框架内展开双向交互对话,通过充分沟通与协调,不断吸取异质资源,弱化职责边界,实现优势互补。多元主体通过智能互联调整协作关系,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供给效率。第二,资源整合。资源是服务供给的前提和基础。尽管目前政府与社会组织不断加大资源建设投入,但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不断挖掘资源,结合区域地图、人口分布、动态需求等信息,对资源布局交叉分析和交互验证,合理统筹和分配资源。通过计算机的算法模型实现不同时空和场景下资源配置的精准化、高效化、精细化[30]。第三,产品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性服务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海量、多场景、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借助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网络协议和智能合约,对服务产品范围标准、配置方式、获取路径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强化科学的设计与生产,不断提升服务产品性能,一站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

评估反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构建与社会发展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型和绩效评价标准,确立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与进步空间的参数,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全过程评估监测。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功能强大的管理平台和数据库,获取服务对象不同目标群体对于公共体育服务可获得性及满意度评价,自下而上地纠正产品和服务缺陷。同时,通过全过程监测、满意度调查,评估新的服务需求。

3

数智驱动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进路

3.1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连接的先决条件,是公共服务数智化运行的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4G网络,全国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城市、大部分县城和多数乡镇[31]。对公共服务数智化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起步时间较短。整体发展存在投资规模不足;地区分布不均;“硬基建”发展快、“软基建”滞后等问题[32]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公共服务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保障。第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统筹。公共服务数智化运行,需要从长期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出发,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布局。第二,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根据数字经济总体布局制定区域发展策略,逐步改善东强西弱,城镇强、农村弱的局面。对于较为完善的地区,加快构建数字城市群网络,提升整体运维水平。对发展不足地区,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扩大覆盖范围和数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第三,加快数字“软” 基础设施发展。硬件系统能够为数字化技术实现数据价值提供支撑,不断更新的软件系统能够满足应用系统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33]。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大在技术核心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 “软资源”的运营管理,促进数字基础设施“软硬并行”发展。

3.2加强数智化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引导

数智赋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只是简单的技术使用问题,而是关系到供给理念、供给模式的整体变革,需要数智技术和管理机制两方面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统筹推进。数智技术应用的开发设计、场景选择、推广实施等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保障。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建设,对数智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正处于由数智化理念向数智化实践转型时期,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体育总局等部门陆续下发了多项文件,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明确要求,但在具体实施环节,始终缺少各层级的实行办法和标准,大部分省市和地区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划方案和行动指南。数智技术与体制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数智技术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应用是全面渗透的过程,在当前起步阶段,配套的政策机制和管理逻辑还需要适应性调整。第一,以业务协同、价值共创为导向,尽可能出台、实施与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民健身战略等同步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从宏观上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职能部门之间的功能整合,促进部门协作,形成完备的、智能化的运行管理体系。第二,完善数据和服务平台开发应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一直以来,涉及公共服务需求的信息开放较少,数据资源利用率较低[34]。存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数据的难题。因此,需要加强数据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数据采集、存储、整合、传输、交换等方面规范性,保障数据应用过程合规以及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平台应用架构及其数据格式、数据兼容等方面的统一标准,确定平台管理方、服务提供方、监管方等相关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和遵守行为准则,培育规范的平台共享应用。第三,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出发点,建立实效机制,动员和吸纳不同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数智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积极开发跨部门、跨业务集成应用的创新模式。

3.3完善体育资源数字化的转化机制

对数据实时采集和机器分析,能够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和在线化。公共体育服务数智化供给的前提是生产要素转化为可描述数据,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形成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目前,全民健身累积数据有限,数据质量不高。政府内部国民体质数据、参与体育活动状态数据、医疗健康数据等分散在不同部门和服务过程中的不同环节[35]。由于数据采集不平衡,存在数据失真、维度单一、不够完备和结构化不足等问题[36]。健全数字转化机制,促进公共体育资源数字化整合,才能实现数据有序的开放、流通和共享,才能保证公共体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一,构建统一数据标准,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育资源数据规划、数据评估、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研制,建立数据资源标识统一编码解析体系,从源头统一数据开放标准。第二,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基于数据资源的分散性、多元性等特征,对数据采集、整合、处理、共享、交换的方式、范围、标准等作出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依据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综合性数据和专项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和敏感性数据等方面差异,确定数据和信息公开与非公开边界的划分标准,确保数据转化安全、准确、可靠。第三,提高数据交互能力,促进业务协同。加强体育资源全国、省、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完善不同地理空间供给主体、供给对象、体育资源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强化各系统协议的兼容性,为参与数据交易各类主体提供安全、可信流通环境。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运行过程数据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机制,推进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地共享应用和业务协同。

3.4强化全要素网络化联接的应用场景

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需要经济社会多个主体的高效协同,需要各种体育资源的全面整合,需要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供给与需求的深度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是在数字化和在线化基础上的系统创新。数字化为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在线化能够去壁垒、去中心、去中介,实现共享应用。当前,我国虽已成立多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但对于智能健身领域而言,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由于数据应用的信息孤岛化、模式碎片化、组织功能分裂化,致使部门、机构和企业间缺乏有效网络联系[37]。加强泛在化的网络联接,扩展互联互通的应用场景,才能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的高效协同、体育资源的全面整合、服务产品的持续创新。

第一,加强数智技术应用的宣传教育,提高主、客体参与度。积极宣传数智技术给公共服务带来的新改变,及其对提高生活品质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数智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强数字知识与数字技能应用的教育培训,鼓励人们围绕体育生活、体育学习、体育娱乐等需求,利用PC端、移动端(APP、小程序、公众号等)、第三方应用等操作程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第二,加强体育数字平台的开发应用,利用平台“多边架构”“集聚整合”优势,扩展服务供给场景。数字平台是多要素智能互联的枢纽,能够促进主客体互动交易,促进个人、事物、组织之间的信息和物质共享与交换。第三,加强线上和线下的双向联动。依托互联网络多场景应用的发展,积极发挥线上集体动员的优势,为线下各种体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线上与线下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结构整合,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融合发展,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互联互通服务场景。

4

结语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人们美好生活的体育需求日益增长。遵循公共服务精准治理理念,构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精准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赋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能够整合结构、优化过程,变被动式、粗放式、经验式的服务供给为主动化、精细化、智能化,从而精准满足多样化、多变化的体育需求。数智技术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应用是全面渗透的过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体制机制的全面协同。


参考文献:略

基金信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TY066)。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